为消除白南高速董家潭湘江特大桥通航安全隐患,近日衡山航道事务所协同省高速公路集团完成辖区衡山2号锚地新址的选定与通航论证。
随着白南高速董家潭湘江特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其下游不足100米处的衡山2号锚地因距离过近引发安全担忧。衡山航道事务所通过长期对辖区船舶航行轨迹、停泊规律的监测分析发现,船舶在进出锚地时的转向、减速操作易受水流、风力影响,存在因失控撞击桥墩、威胁桥梁结构和水上通航安全的隐患。
“锚地作为船舶临时停靠、待泊的‘水上驿站’,其位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通航安全,而保障白南高速董家潭湘江特大桥运营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衡山航道事务所负责人介绍,发现隐患后,该所第一时间整理相关材料,形成专项报告上报中心养护工程科、航政管理科,并积极协调省高速公路集团、交通部门等多家单位。鉴于锚地迁移涉及航道规划调整、跨部门审批及设施建设等多重环节,经数月沟通协调,最终与省高速公路集团达成迁移共识,明确由双方联合开展选址论证与后续实施工作。
8月6日上午,论证工作正式启动。衡山航道事务所派出深耕辖区航道多年的技术人员,与省高速公路集团此次选址负责人共同登上“湖南航道4104”航标船,对大桥下游10公里范围内的水域进行全方位勘察。通过现场分析不同位置的水流速度、船舶回旋半径、与桥梁防撞设施的安全缓冲距离等关键数据,并结合过往船舶在锚地的停靠习惯及应急避障案例,团队最终初步选定杨家园附近水域为新锚址。该位置水流平缓、水域开阔,既能满足船舶安全停泊需求,又与桥梁主体保持足够安全距离,较原锚地风险系数显著降低。
“新选址不仅规避了撞桥风险,还考虑到船舶进出锚地与主航道通航的协调性,减少了交叉干扰。”参与选址的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根据此次勘察结果编制详细的航道调整报告,并启动包括界限标、航道信息标牌、锚地专用标等在内的14处标志标牌迁移工作。
衡山航道事务所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全程跟进锚地迁移施工,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航标布设与通航安全评估,确保新锚地投用后“标识清晰、通航有序、安全可控”。此次多方联动开展锚地迁移工作,不仅为白南高速董家潭湘江特大桥筑牢了水上安全防线,更探索出跨部门协同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的有效路径,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