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完成评选,并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AI+营商环境”论坛上正式发布。其中,益阳市在全国率先对船舶检验实行“采信免检”,入选“十佳”案例。
益阳(沅江)船舶制造产业园是湖南省船舶制造的聚集区,现有船舶生产企业14家,年造船量占湖南省80%以上。由于船检任务重、验船师数量少、检验项目多等原因,部分船舶生产企业出现停工待检情况,制约了益阳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2021年,益阳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船舶建造检验、图纸审查及船用产品检验信用管理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船舶检验“采信免检”。针对辖区船企设计和建造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可靠、船型相近的特点,益阳市将60米以下普通货船、100客位以下客船的图纸审查和建造检验纳入了试点范围。通过免审小幅变更图纸,简化同型类似船舶、批量船舶的检验程序,采信企业质检数据等措施,加快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
据益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自强介绍,通过组织专家评审评级、日常抽查、动态管理等方式,将建造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的船舶生产企业和图纸设计单位,按照一、二、三级分类监管,目前益阳共有4家信用企业纳入信用管理单位,其中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3家。
根据4家信用企业的反馈,目前受益最多的是图纸审查程序。这些企业生产的大部分船舶都是技术成熟的“定型产品”,船舶主尺度有较小的变化,但按照船舶检验规范要求应将全部设计资料重新送审。试点后,验船师主要是审核“变更内容”,减少了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普通图纸审查时间平均为20天,试点图纸审查时间可缩短至3天,一些变更情况很少的船舶,甚至可以当天送审、当天通过审查,极大地缩短了审图周期。
“对于建造检验,试点工作成效一样明显。试点前,一艘船有27个项目需要验船师参与检验。现在,对二级信用单位,验船师只需参与结构检查、下水前检验和航行试验三个重要节点,其他24个项目的检验由企业自检完成后提交记录给验船师审查认可。”益阳市水运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黄益军介绍,采信免检并非“放任不管”,在企业自检记录合格的基础上,验船师还需要在这三大节点按比例抽查免检项目,一旦发现问题就扩大抽查范围,直至覆盖所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又提升了企业质检的责任心。
在信用单位之一的湖南三环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车间内,企业技术部负责人昌伟手拿船舶设计图纸,正在测量一艘新船的船台高度。“我们船厂成为二级信用单位后,不需要验船师参与船舶开工前检查,可以在自检合格后直接开工了。”昌伟说,“得益于‘信用管理’政策,船厂减少了停工待检的现象,一艘船舶的建造周期能够缩短1个月。”
自2021年试点以来至今,益阳市水运事务中心纳入信用试点管理船舶共901艘,其中信用管理船舶471艘,免检占比52.28%;审查图纸451套,其中信用管理图纸172套,免审占38.1%。试点工作落实了企业质量管理主体责任,促进企业形成“提速、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缩短的建造周期,使益阳船企在竞标中占据时间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