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决定,授予195个集体“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288名同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授予193名同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其中,湖南水运系统3名个人荣获表彰,名单如下:
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孙权,岳阳城陵矶新港有限公司吊桥司机;李振祥,湖南省常德航道事务中心武圣宫航道管理处航标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刘俊清,湘潭市水运事务中心二级主任科员。
港口“工匠”孙权
岳阳城陵矶新港有限公司的吊桥司机孙权,拥有着出类拔萃的操作技术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了提升港口吞吐效率,孙权进行了上千次的反复操作实验,总结出“四步”吊箱法,即稳、快、轻、调整,并在全公司推广,成功将城陵矶港区岸桥吊箱速度由原24自然箱/小时突破至34自然箱/小时。操作技术在城陵矶港区数一数二的孙权,被安排带学徒。他制定计划、传授技法、介绍经验、耐心指导,最终高质量、高效率培养出多名优秀学徒,给公司增添了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安全质量优的新生力量。港口生产一线工作辛苦,人员流动性大,生产繁忙、人员紧张时,孙权总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不到4平米的驾驶室十分狭窄,每天10余个小时的连续工作,需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这样的工作,孙权重复了一年又一年,为公司追赶生产进度、完成紧急作业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平安航道“守护者”李振祥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武圣宫航道管理处的航标工李振祥,自参加工作以来,三十七年如一日战斗在航道养护最前沿。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朝伴露水而出,夜伴航标而归,全力确保航道安全畅通。
在业务上,李振祥是公认的“行家里手”。参加工作后,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油修工艺,不断探索创新。高温下,他头顶烈日、脚踏热浪,潜心钻研,硬是将一艘“年老体弱”的木质船保养得锃亮,让传统工艺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航道事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刻苦钻研新技术,啃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硬骨头”,成为了处里的技术能手,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百事通”。
不仅自身业务精湛,李振祥还尽心尽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每年洪水期来临前,他都会带领同事对辖区内的航标进行彻底“体检”,确保其能在洪水期充分发挥助航作用。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年轻同志迅速扛起了航道养护的重担。
三十七年来,李振祥就像一颗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行动诠释着“燃烧自己、点亮航程”的航标灯精神。
“最美验船师”刘俊清
湘潭市水运事务中心二级主任科员刘俊清,三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坚守船舶检验事业,为水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艰苦的船检现场环境中,刘俊清不讲条件、不惧危险,钻船舱、爬舷梯,出远差、转海上,夏战酷热、冬顶严寒,兢兢业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检验发证,是目前全国仍坚持在一线验船的最年长的女注册验船师。
作为船检部门的技术骨干,她独立承担新建、营运船舶电气系统的检验把关工作,主持承担了上百艘建造船舶的电气检验及电气图纸审查工作,经她检验的5000多艘次船舶从未出现过检验质量事故,满意率100%。
此外,她是省市船检领域标杆式的人物,率先检验了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项目电动集散两用船;作为部委专家,她多次担任全国注册验船师考试考试大纲编制组、征题审题组、考试组卷组组长,为内河法规修订建言献策,倾力培养行业人才,其工作表现得到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多次表扬和业内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