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市水运事务中心在省市交通水运主管部门指导支持下,聚焦水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以“抓调研、强谋划”为基础,以“促融合、增动能”为抓手,以“抓改革、优服务”为关键,全链条推动水运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一、聚焦“抓调研、强谋划”,推动系统性降本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行业发展调研。深入全市水运企业走访调研,并围绕水路旅游客运发展、绿色智能发展、船舶检验等内容,赴水运发达城市考察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起草《长沙市港区外水路客运船舶停靠点管理规定》,已由长沙市政府正式出台发布;向长沙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推进长沙水路旅游客运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等,推动长沙水路旅游客运发展。指导推动橘洲旅游码头精品航线入选交通运输部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指导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航线创建。2024年,长沙完成水路旅客运输量78.51万人次,同比增长6.61%。
务实举办全市水运高质量发展大会。高水平举办全市水运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市20家水运企业予以表扬通报,系统谋划和科学部署水运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有力激发全市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共识和强劲动能。2024年,长沙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262.05万吨,同比增长10.11%,其中,外贸吞吐量117.06万吨同比增长68.96%,集装箱吞吐量23.41万标箱。水路货运量(含远洋运输量)同比增长6.81%,水路货运周转量(含远洋)同比增长129.12%。水运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聚焦“促融合、增动能”,推动结构性降本提质增效
坚持把推动水运物流链与产业链融合作为结构性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举办长沙市“港产园”对接暨签约活动。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精准对接需求、注重宣传引导等,持续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对接合作,常态化推动长沙工程机械企业与水运物流服务对接沟通,推动长沙铜官港与江苏江阴港达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及水运物流等战略合作,现场签约合同货运量超150万吨,签约金额7545万元,保障约26.3亿元产值工程机械设备及3亿元“湘品”安全顺畅出海。通过“港产园”对接暨签约活动,有效提升了水运物流与产业发展适配性,推动了结构性降本提质增效,助力了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三、聚焦“抓改革、优服务”,推动制度性降本提质增效
优化审批服务。率先在全省水运系统推动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线上审批,有力提升水运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2024年审查港口内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过驳作业1559次,审查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和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1272次,审批次数同比增长59.13%,审批效率大幅提升。聚焦水运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痛点问题,协调推动解决了中石化长沙油库在码头经营许可审批中的问题,保障了长株潭地区能源保供需求和大宗民生物资水路运输畅通,推动了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据统计,2023年,长沙港汽、柴油吞吐量85.29万吨,2024年优化审批服务后,长沙港汽、柴油吞吐量122.79万吨,同比增长43.97%。
深化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强化统筹协调,将此项工作列入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建立长株潭船舶检验通检互认机制,并先后赴武汉、无锡、芜湖等地交流对接,推动签署《船舶检验工作框架协议》。强化协同配合,积极派员参加部局集中办公会,研究全国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实施方案、实施指南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多渠道向企业及船东宣传通检互认政策,组织召开辖区内通检互认宣贯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严格船检标准,对本港船舶和申请通检互认的外港船舶依照检验法规,统一检验标准,有效提高了船舶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