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水运渡口安全生产智能监测模块建设项目验收评审会在长沙召开。会上,评审专家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等单位代表就项目成果进行了质询讨论,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据悉,湖南省通航里程近1.2万公里,渡口数量居全国第一。湖南省渡口渡运量平均日航次5000余次、月航次15万余次,但只能依赖人工进行抽查监测,效率低且无法全时段、全监控点位监测,存在监管盲区,使违法行为一直无法得到全面监管。
为强化全省水运渡运安全管理,省水运事务中心积极探索开展渡运智能化监管,致力于将传统的人工监测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全面化的监测方式,由此启动建设湖南省水运渡口安全生产智能监测模块项目。
项目重点围绕渡船超载、渡船违规夜航等违法、违规渡运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与渡口视频监控系统、智慧水运综合监管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利用视频录像作为前端触角,将AI智能监测模块作为中枢大脑,一方面对渡口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测,实现对超载行为、夜航等违规行为的智能识别与报警;另一方面实现对渡船航次及渡运量监测的全面覆盖,实现超载事件信息查询、渡口航次、渡运量的统计分析及数据报表可视化展示。
异常事件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项目通过数据展示,查询违法、违规事件发生时的截图和录像,为行政处罚靶向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协助管理人员加强渡口、渡船超载违法行为的监管及处置,减少后期违法行为的发生。
据统计,项目的“客渡船超载行为识别、发现和报警”功能上线以来,监测到超载事件1142起,月平均识别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为执法人员提供了有效、准确的执法依据,也使超载航次占比较该功能上线前的0.12%逐月下降至0.08%,有效遏制了渡船超载行为的发生。
渡口超载识别报警。
项目的“客渡船违法夜航、候渡人数预警、乘客未穿拿救生衣等事件的识别发现和报警”功能上线以来,监测到夜航事件约114起,候渡人数预警约50起,未穿拿救生衣事件约30起,为执法人员靶向监管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加强渡口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
渡口候渡人数识别预警。
渡船乘客未穿拿救生衣识别报警。
目前,项目已将543个渡口点位全部囊括,稳定进行超载识别的渡口监控点位共计455个,项目用户已覆盖全省14个水上交通安全监控分中心,县级单位覆盖面约90%,用户累计访问量约1.2万人次,共覆盖43个单位。项目的投入使用,将在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打破信息孤岛的基础上,为水上交通安全事业带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变,为湖南省水上交通安全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更为高效、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