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水运频道>水运要闻 > 正文

40年丨娄底海事2001年起连续17年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零死亡

来源:娄底市地方海事局 发布日期: 2018-08-29 【字体大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40年以来,娄底市、县海事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和省、市主管局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打非治违”、“创建平安船舶”、湘江流域航运污染防治等系列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多措并举狠抓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整章建制,强基固本,着力推进水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与隐患整改,通过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全市水域通航环境明显改善,水上交通秩序进一步优化,从2001年起已连续十七年保持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零死亡记录,推进了娄底水运安全发展。娄底市地方海事局自2004年至2017年,计12次年度获评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安全监管成效名列全省海事系统榜首,为全省的水上交通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工作亮点和成绩:

一、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阶段性实现长治久安

1. “县管乡包村落实”的乡镇船舶安全管理机制运行渐入佳境,推进了辖区水运安全发展。自2013年下放县级海事机构实行属地政府管理至今,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已从原来的“烫手山芋”逐渐转化为县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共识。各县市及乡镇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挤出资金、配备人员等等,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全方位加强属地水运安全管理与建设, 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使辖区通航环境、水上交通秩序逐步实现根本性好转。

2. 健全、完善了全市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了《娄底市乡镇船舶、渡口安全管理办法》、《娄底市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建立了《娄底市客渡船签单发航制度》、《娄底市学生渡运交接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乡镇船舶和渡运安全管理行为,强化责任落实。据统计,全市38个有船乡镇均建立和完善了船管机构, 98处渡口132名签单发航人员配备到岗到位。

3. 渡运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全市渡运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行的全省渡船标准化改造,使娄底市渡船基本上完成了更新改造。2015年全市新造标准化渡船135艘实现顺利下水, 167处渡口、渡船安全救生设施全部足额配置到位;渡口安全标志标牌全部配置齐全;渡口标准化升级改造正在稳步推进等等,都为渡运安全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市、县于2012年均建立了水上交通安全视频监控中心机构,全市45处重点渡口设置了视频安全监控设施,实现了重点水域、重点渡口安全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动态电子监控,对监控渡口做到了安全隐患即时发现、快速消除。

4. 严把水上交通安全源头关。相关海事业务岗位人员做到依法把牢三个关口:船舶检验关,船员适任关、,运安全源头关;保证了船舶适航,船员适任,渡运平安。

5. 201711月底至20183月底,根据省长签发的第2号总河长令,在全省开展“僵尸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精神,在全市开展了“僵尸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清理拆解“僵尸船”62艘;划定并公布汛期船舶停泊水域34处。结合“打非治违百日行动”清理、处置“三无”船舶124艘。如期圆满完成了“僵尸船”清理整治任务。依法依规加强了对辖区航道的管养与整治,遏制了资水挖砂船舶在航道上非法采砂的破坏性采挖局面,初步实现了对全市航道的规范管养,保障了辖区航道通航安全。

6. 通过大力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显著消除了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尤其是基本消除了农用船赶集非法载客行为,规范了客渡船、运砂船、挖砂船等各类船舶航行管理,改善了辖区水上交通秩序,有力保证了全市水上交通安全。

7.船舶航运污染防治落到实处,水资源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及市政府要求,对境内湘江支流涟水、孙水、侧水和资江流域的新化、冷水江水域内的船舶开展了船舶防油污、防生活污水整治与水资源环保宣传工作。共安装船舶油水分离装置226台(其中旅游船、客渡船共安装152台、货船安装74台);对72400总吨以上的货船安装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流域内所有船舶都按要求配置了垃圾收集器具;对未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旅游客船厕所,实施了封闭禁用措施。让水域更清洁的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8.水上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加强。截止20179月上旬,省政府“一号工程”湘江流域水运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我市市本级30米防污海事工作趸船、25米级海巡艇及防污海事工作码头建设项目均已竣工,现已投入使用。

二、积极服务水运旅游转型升级,行业管理取得了新突破

坚持以推进交通水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交通运输部“三个服务”、海事“三化”建设活动主题为载体,积极服务水运转型升级,推进全市水运公司化经营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市已有涟源市中惠旅湄江旅游发展公司、双峰县鑫旺航运公司、冷水江市资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水上客运公司正式成立,结束了辖区水上个体客船多年“单打独斗”的历史,实现了公司化集约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