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9 09:19 【字体:大 中 小】
据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消息,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一刀切”限制货车通行等问题,交通运输部将督促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实施通行管控措施,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
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冬季交通运输保障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交通运输部持续巩固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持续加强交通运输物流运行动态监测,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畅通投诉渠道,特别是近期在部微信公众号中公布了“各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24小时值班电话和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湖南省:0731-88770499),一旦发现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等行为,一事一协调,一事一处理,立即采取措施督促整改,迅速解决物资运输不畅的问题。
同时,根据近期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湖南省长沙市及其他部分市州本轮疫情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等进化分支,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强,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提供以下建议:
现有防控措施仍能发挥很好作用
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和代间距短。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平均仅为2天时间,最短仅需24小时左右,为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难度。并且,由于潜伏期较短,大多数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多无症状或发热、咳嗽等症状轻微,少部分感染者被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时,已在家庭、社区等人群中造成隐匿性传播。同时,部分感染者发现核酸阳性时Ct值较低,病毒载量高,容易大量增殖和排毒,传染性更强,造成感染者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刘富强说,尽管新冠病毒一直在发生变异,给我们带来的防控压力持续增加,但是,应始终坚持现有的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公众应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手卫生等个人防护,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接种等措施,这些对于控制病毒传播、预防感染仍相当重要,在防控变异株流行中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可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
刘富强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方式仍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和物表接触传播,病毒载毒量高、复制快,使疫情容易迅速发展。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在上呼吸道繁殖。甚至不用打喷嚏,当感染者咳嗽、大声说话时,就可能把病毒排出来,传染给周围的人。但如果两个人都戴了医用外科口罩,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刘富强同时提醒,在此特殊时期,人们如处于商场、超市、博物馆等室内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处于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时,前往医院等风险等级更高的区域时,出现鼻部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可以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N95、KN95口罩。
疫情防控不流于形式
“市面上的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并没有保护作用。”刘富强介绍,除了佩戴医用口罩外,他也提醒大家,戴口罩不应流于形式,不能给病毒传播留“可乘之机”。具体而言,戴口罩前、摘口罩后,都要做好手部卫生。一般口罩的佩戴时间最好控制在2-4个小时。当发现口罩有破损、被弄脏、有异味、无法与面部密切贴合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注意摘戴口罩时尽量远离人群,废弃的口罩需扔进有盖的垃圾桶,并及时洗手。
不少人戴口罩时会感觉憋闷不透气,这该怎么办?刘富强建议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的人,在鼻梁、颧骨、耳根等部位涂抹润肤剂,既能减少口罩和皮肤间的摩擦,还能保护皮肤润滑。如果长时间佩戴口罩感觉不适,可以到相对空旷、安全的地方摘掉口罩,缓解缺氧症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