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质安要闻 > 正文

助力乡村增收5万元!邵阳县吊井楼村“五委共治”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我们现在做了三个产业基地,400多亩油茶、生态养殖基地和果蔬种植基地……”在邵阳市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村委会门前的村示意图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周芳界正在详细介绍目前帮扶工作队在吊井楼村所取得的成效和未来的帮扶规划。


  为落实服务群众“五个到户”结对共建促乡村振兴活动精神,11月11日,湖南省交通质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纪委书记杨立新带领志愿服务队走进邵阳市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送去慰问物资,并走访慰问村监测户,与大家聊家常、话发展。


  吊井楼村位于岩口铺镇南部,全村总面积3.52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401户1494人,包括共产党员35人。2020年,吊井楼村实现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56人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2021年恰逢乡村振兴良好开局,5月,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帮扶工作队入驻,在对吊井楼村整体优劣势进行综合调研分析后,帮扶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吊井楼村的区位交通、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夯基层、强基础、兴产业、优环境、惠民生,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党建,“五委共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进乡村振兴,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

  暖阳下,走进吊井楼村村委会屋场,围墙上的一幅“吊井楼村党建幸福列车”绘画格外引人注目,顺着绘画的方向看去,吊井楼村服务中心的红墙上粘贴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五大振兴”展板,勾勒出吊井楼村乡村振兴的方向。


  在全面推进吊井楼村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延伸基层党组织末梢为目标,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委员会、产业项目委员会、纠纷调解委员会、乡风文明委员会、环境卫生整治委员会的“五委共治”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激活党建新动能。

  “产业项目委员会负责油茶、生态养殖、果蔬种植三个产业基地,乡风文明委员会负责‘善德银行’的运营和管理……五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村里的具体事项,构建起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周芳界说道。

  强产业,“一特两主”

  针对吊井楼村产业状况,帮扶工作队坚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采取了“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带头致富人”等形式,大力发展村“一特两主”产业。

  周芳界介绍,“一特”就是油茶低改,“两主”就是生态养殖和果蔬种植。吊井楼村茶油有历史传统、有群众基础、有地方特色,开发茶油也是村民反映最强烈、最急迫的需求,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与县茶油办衔接,充分开发利用原有的1000亩茶山,进行油茶低改。

  目前,吊井楼村400亩油茶、生态养殖、60亩原生态水果蔬菜等3个基地建设完工,2021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22年预计可增加到20万元,带动6个村民小组210户每户平均增收1500元。

  优环境,净化乡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一环,关键一招。驻村帮扶工作队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目前已拆除旱厕、空心房共78座;播撒花种绿化约400平方米,环境卫生整治委员会每月对全村各户卫生进行检查评比。


  同时,成立村级志愿服务组织“逢8出发”万育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家电维修、打扫卫生、代买物资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开展了7次;建立道德评议委员会,评选村里的“十大好人”;成立全县首家“善德银行”,把村民的善行美德写入“存折”,实行积分管理,用“小”积分兑换出好民风......

  如今的吊井楼村,在党建引领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正铆足干劲 ,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