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质安要闻 > 正文

立足新时代 把握新要求 力求新作为 以智慧质安助推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

   “智慧质监”是新时代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对交通建设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的新要求,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模式,实现交通质监工作由“粗放化”向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转变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优化执法服务,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决策部署,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品质工程、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工作目标,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组织技术单位攻关研发基于“云平台+云端+APP”系统架构的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移动监管执法平台,让执法服务更智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力争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智慧质监”建设迈出新步伐,为打造品质工程、推动湖南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内部管理,打造一流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工作作风是行风、政风淳化、确保行业风清气正的基本保证。近年来,该局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局机关实行人脸识别考勤,在质量安全监管中施行信息化闭环管理,规范执法服务流程,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实行“四不两直”和交叉执法,进一步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健全了“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让监管执法人员敢担当、敢作为,真担当、真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坚定的信仰、为民的情怀、担当的风范,以专业的素养、优良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守住质量和安全的底线,为交通基本建设保驾护航”的质安人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质安文化内涵,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敢担当”的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依托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同步推进流程化的线下梳理与线上开发,建立监管痕迹智慧图文库,对施工现场全面定位监督巡查,对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全过程痕迹化管理,各项监督工作紧密配合,相互监督,实现了对质量安全问题发现整改的痕迹化管理和责任追溯,质量安全监督过程及结果公开透明,用户可通过系统实时查询情况,实现了监管数据的流程化、痕迹化、阳光化,为强作风、促行风插上了科技化、智能化的“翅膀”,强化了内部管理闭合,使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无所遁形,倒逼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规范有序的行业生态。

  创新管控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克服交通质安行业面临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重、监督面广、技术力量不足、行业治理能力薄弱等难题,该局秉持“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大力创新监管模式,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试点改革,按照“复杂化设计、简便化操作”的要求,尽量精简优化质量安全过程监管、处罚处理等工作流程,在系统中集成项目基本情况、质安督查标准、质安督查记录、问题处理意见、问题整改闭合、整改督办、项目督查情况统计、督查人督查统计等功能,将各类企业数据和质安工作相结合,实现了从业单位监管、检查人员数据上报、企业信息更新维护等多项业务在同一平台办理的一站式、智慧化服务,大幅压缩了程序,缩短了时间,突破传统监管的地理局限,提高质安监管效能,实现了交通质安监督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通过信息化助推质安监管的智能分析、动态监管、信息共享,为打造品质工程、推动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突破管理瓶颈,打造“智慧质监”

  通过推行信息化平台监管,不仅可以实现质安监管人员、企业从业人员、系统监管人员之间监管信息的高效流通,而且业主、从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系统平台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实时在系统中将监管情况发送给质安监管机构,质安监管人员对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后再反馈回企业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系统中固定证据、自动记录,实现监管信息的互通有无,在实时掌控企业生产状况的同时,整合了资源,有效解决基层“缺人手”的难题。

  为了方便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及时上报检查数据、上传项目施工现场环境,研发方还将配合开发了专门供检查人员使用的APP系统和微信公众号,一改以往现场检查时需提前准备大量纸质材料,甚至还要搬着电脑到企业现场的情况,直接拿着手机就可以实时上传检查数据,还能将施工现场等直接拍照上传。通过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日志,形成监管方、管理方、施工方、监理方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打通管理瓶颈,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管和企业自检的责任体系,实现全过程动态管控和监管闭合,为交通建设质安监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