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质量安全频道>行业动态 > 正文

常德市交通质安站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

  初冬时节,常德市交通建设领域依旧热潮涌动。

  日前,在常德市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质安站”)的会议室内,一场关于陕煤石门铁路专用线项目连续梁合拢施工方案的评审会正热烈进行。站长、分管领导、项目监督负责人与项目总工程师齐聚一堂,聚焦技术难点,严把质量安全关口。这一幕,正是该站落实常德市交通运输局2025年“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创建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双百两无”(项目受监率100%、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无质量事故、无安全生产事故)目标,助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质安站以“制度创新、服务提效、质量争优”为主线,构建起覆盖项目前期审批、施工建设到交竣工验收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优化审批服务,提升营商温度

  质安站始终秉持“真心服务、助企纾困”理念,主动优化流程,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在报监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与材料精简,全面推行“一张表告知报监材料”机制,将报监流程压缩至4个环节,报监资料精简至20项,实现建设单位一次性完成报监,有效缩短开工等待时间。

  面对国省项目数量减少、单个项目规模缩小的新趋势,质安站创新推行“互联网+监督”模式,依托“人员履约监管平台”和“智慧质监一体化平台”,提升监管效能。针对分布集中、体量较小的同类项目,总结推广《常德市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指南》,明确特殊情况下集约化设立试验室的标准,有效解决“过多、过散”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这一创新举措已纳入全流程服务机制,获建设单位广泛好评。

  同时,质安站积极践行“四下基层”,推行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座谈”模式,聚焦国省干线、水运工程等,通过第一次工地例会、技术交底、施工期质量安全问诊会等形式,组织行业专家与监督小组开展“质量安全体检”,现场反馈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实现全年9个在建项目全覆盖,让服务精准直达一线。

  S315桃源县九溪至黄石公路项目负责人袁景山表示:“常德市交通质安站从开工就把好第一道关,明确规矩、划定红线,开展监督交底,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悉,该项目此前因未完善基建程序即启动施工被质安站发现,该站立即召开警示约谈会,督促办理监督手续,确保合法合规施工,后期还通过主题党日开展结对共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建设环境。

  创新监管制度,确保监督准度

  “制度是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不断创新、完善机制,监督才能更精准、更有效。”质安站站长杜自力介绍,该站以《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月报告工作制度》为核心,构建“施工、监理单位月度自查+监督小组动态核查”双重监管体系。

  三季度,该站累计抽查7个在建项目、13个工地试验室,重点核查设备校准、原始数据及操作规范,针对发现的40余项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实施信用预扣分,后续根据整改验收启动正式扣分,以“严监管”倒逼“真整改”。

  在从业人员履约监管方面,质安站积极对接省交通质安局,调整平台功能,结合《常德市交通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履约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设计专门统计格式,实时统计并通告参建人员考勤情况及连续未考勤情况,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与出错风险,使全市在建项目考勤率提升至90%以上,夯实关键人员到岗履职基础。

  面对陕煤石门2×66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配套铁路专用线工程这一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的新挑战,质安站主动靠前服务,实时跟踪进展,多次组织专家现场摸排,针对隧道不良地质等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协同优化施工方案,保障隧道施工顺利推进;同时,对桥梁基础、上下部结构及连续梁合拢等重难点方案,组织站内外专家反复论证,为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严格验收回访,夯实质量力度

  为保障项目“善始善终”,质安站制定《常德市公路水运工程交工质量核验工作指引》,清晰告知建设单位验收流程、备案要点及材料要求,助力精准掌握标准,压缩验收时间与交付周期,促使项目早日投用见效。

  验收并非“一验了之”。该站同步建立交工后质量回访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运营项目抽样巡查,重点关注路基沉降、边坡稳定、桥头跳车等后期易发问题,及时收集运营反馈,形成“验收—反馈—提升”闭环管理。同时,强化验收前技术指导,主动对接临近交工项目,提前介入预排查,针对质量通病和关键点提示提醒,协助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已完成常德沅澧快速干线津市至石门公路改建工程(澧县段)、S317鼎城黄土店至花岩溪公路等10个项目交竣工验收质量鉴定,一次通过率达100%,确保工程最终质量。

  自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创建以来,质安站始终以“保障质量、守护安全、服务民生”为使命,通过优化服务、创新制度、强化监管,为全市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接下来,质安站将继续深耕细作、锐意进取,持续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严监管,推动项目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现代化新常德建设贡献交通质监力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