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不仅肯定了默默奉献、不言苦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公路人,也激发了公路沿线居民步履铿锵向未来的信心。而我家乡的X031的几度变迁与发展正是湘路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最生动写照,其前身便是一条联村的小道,它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不断重生,这既是父辈们儿时追逐嬉戏的蜿蜒小路,也是记录了几代人成长喜乐的宽阔水泥路,更是见证了家乡旧貌换新颜的发展,记录了我们紧跟时代潮流加油干,一步步实现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蜕变的过程。
从无到有的土石路阶段,是一代人集群力而毕一事的记忆。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根据爷爷的口述,人民公社时期修路的核心机制是政社合一的组织体系与劳动力集中调配,通过生产队分段整修、记工分、集体食宿等方式进行完成,而X031前身便是一条连接五美公社下辖生产队的小道,打通分割的各段,就能连接到高塘公社(现黄兴镇)和干杉公社,作为当时沿线出行的主要通行线路,经评估纳入县级公路建设规划。为迎接这条县级公路的完美落地落户,由五美公社按大队划分任务,大队再分配到生产队,形成“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联动共建体系。当时生产队建设先锋主力军的青年们,全都主动报名参加X031的建设,他们发扬着“以我愚公志,山河换新装”的干劲,一锄头一锄头的挖山掘土,用双手和肩膀挑将阡陌交通的小道拓宽为能通拖拉机和农用车的土石路。对比现在,路虽不宽,却承载一代人的记忆与辉煌,道虽不平,却蹚出一条发展的前景期盼坦途。正是爷爷那一辈人,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对未来生活的热情,愿意为国家和集体奉献自我、甘当下一代人铺路石的精神,方能奠定后来X031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有到好的柏油路阶段,是一代人忆往昔而展未来的期望。土石路阶段,那时候,奔行在路上的手扶拖拉机、农用车以及煤气包小客车,虽然我的父辈经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但那却是他们最喜爱的游戏场所和增识长闻的交流阵地,路边的粮食站、食品站等也寄托着他们“渴望”,那时的人们虽然贫穷,却也在土石路的伴随下,奋发向上的生活着。柏油路阶段,这就饱含着我小时候的回忆了,仍清晰的记得,听说要修柏油路时,大家的新奇与欢呼,对未来的希冀,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压路机和推土机,驻点乡里的公路工班修路工,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平整路面,一个个原来遗留下来的陡坡,在他们的神奇魔法之下变为平地。当时,我们小学老师应景的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我们畅想未来的公路,写一篇小作文,我写的是:未来路面都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只要按下按钮,不用走路我就能立刻出现在外婆家门口。话语间充满了天真与童稚,却饱含着对未来的满满希望。那时候的我们虽然还是过着靠土地耕种的吃饭的日子,但却别离了父辈们的缺衣少食的困境。X031的这次蜕变,是长沙公路人以无言的辛勤与甘为乡村发展当铺路石的精神,开启了带领我父辈那一代人感受改革开放春风的旅途,成为乡村生活蝶变的肇始。
从好到优的水泥和沥青路阶段,是一代人奋楫笃行谋发展的写照。我的家乡一河之隔是浏阳柏加镇,X031也是沿着蜿蜒的浏阳河修建的,随着苗木种植的兴起,我的家乡也搭上了这趟经济发展的快车,随着花木的运输需求增长,长沙公路锚定村镇发展前景需求,再次对X031进行升级。由此,柏油路也开始硬化为水泥路面,这次的公路嬗变,一样的伴随着人们的欢呼雀跃与对生活更加红火的希冀,水泥路面的平整彻底改变柏油路的“软特征”,不但更加方便我们的出行,更是促进了我们村子与外界交流,交流互通的便利,为我们带来一个个致富的“金点子”与打开幸福生活之门的“金钥匙”。这时候的我们开始了与种粮的“断舍离”,学会盘活了手里的田地,发掘出田地潜藏的经济价值。随着日子的红火,生活质量实现跨越式的转变,也再次迎来X031的重生,出行进入沥青路阶段,给我们带来的是“畅安舒美”出行环境,更是给我们送来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激发了乡村文化“软活力”,X031与兄弟线路X034将沿线五福村农民公园的万亩田园风光、金洲村的浏阳河水乡画卷、印山村的工业乡镇文化串联,也与对岸柏家镇的苗木产业共相辉映,形成苗木花卉产业集群。而公路的迭代升级是一次次对沿线乡村的深度发掘,“融活”了文旅农产业,“融和”了公路衍生产业资源,在实现人民对美好交通需要的同时实现了人民对生态宜居美好生活需要,也让湘路精神深入人心,与家乡的奋斗发展相扶致远。
回望家乡的路,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回望家乡的人,正在路上而恰似山河忆少年。人在路上,路在途中,湘路精神除了在公路人的坚守中赓续,也浸润与共鸣着我家乡的人,“甘为路石”的使命在一代代人的接续中传承,“敢承大重”的担当在每一辈人的奋斗中实现,饱含着小家深情幸福片段,也寄托着我们对未来发展、奋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