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页>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公路专题>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 正文

喜看山村日月新,我爱故乡“独库”路

这几天,经常在网上看到新疆的独库公路,因为它的险峻与惊艳,全国各地的自驾游爱好者蜂拥而至,反成了“堵哭"公路。话说得有点调侃也从侧面说明了昔日的荒野戈壁成了今日神奇的景观大道网红公路。


在我的故乡,湘中腹地——涟源,也有着这样一条“独库”公路——S232线,它贯穿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崇山峻岭,一路蜿蜒一路入眼的景色也如诗句“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它虽不及“独库公路”的惊艳与人气,但它也见证了这里的今非昔比,沧海桑田。


故乡龙山,与湘西的龙山同名,但我们这个龙山属雪峰山,海拔要高,最高峰岳坪顶1514米,比南岳衡山还要高,号称四十八面龙山,山高峰多,重岩叠嶂一条卧着的巨龙。


90年代前,山里交通极为闭塞,许多山凹山腰,零零散散的住着些人家。房子都是就地取材,墙是用黄土与砾石夯实的瓦,是用厚厚的杉树皮一层一层覆盖的;门窗,是用山上的木条简易做成的。老乡们靠山不能吃山,攒钱无路,女的力争嫁山外,男的打光棍的情形比比皆是,有些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这大山。那时候通往山外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羊肠小道,从下面村庄的山脚开始,是靠老乡们用脚走出来的“野生路”。地方还是在天然的石壁上凿成的,极窄,仅容一个人挑担柴,或脚夫挑担货走。这条路要过三十六弯,少说也要一大半天才能到达场部。另一条路,是沿山谷中的河流一边,在山崖峭壁上行走。一般只有急事,胆子大的人才冒险走这条若有若无的路。条路我都走过,记忆犹新。初中在山外的茅塘中学读寄宿,相约几个伴才能同行,长辈们每次叮嘱我们走半山腰的那条石板路,我们嫌远了,弯多了乏味。便常偷偷走山谷中那条险峻又有趣的路碰上雨季,山谷中的溪水就咆哮起来,拐弯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时我们读书伢不懂欣赏,看久了只觉头晕,有些害怕。同时,也暗下决心,努力读书吧,为改变家乡的这种生存环境。


年少时的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湮灭,改变家乡面貌这个梦想,终究是由国家,由政府,由交通部门出面,在全国组织的三次集中的普通公路建设大会战中逐步实现了。


第一次,是在我国的十五大中,通达通畅村村通工程的号角吹响以后,故乡山谷河流的一侧山壁上,忽然热闹繁忙起来,一支支由湘中儿女组建的工程队,在没有挖机,铲车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用大锤,用铁钎,用炸药,用山里人壮实的肩膀,发扬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用了三年多,终于在峭壁上炸开了一条4米的毛路。峰回路转处,用就地取材的粗石,干彻干垒的那些高二三十米长约百把米的大型路基墙,北京八达岭的古长城一样雄伟壮观,这坚实度至今都震撼着后来者。


毛路通了几年,在政府继续推进的通畅工程中,故乡这条公路进行第二次华丽蜕变--路面全部硬化,临崖临的地方都用砼浇筑了坚如磐石的防撞墩。公路在变,故乡的生活也在变。刚开始通车的几年间,一车车的毛竹,竹架板等被拉出大山,流向各个建筑工地寂静的山谷中也有了突突的车声,青砖红瓦房也多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国家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每个山凹基本上修起了扶贫公路,公路连接的不只是几户人家,还将党和人民的心联结起来。因为路窄坡弯多,大型运输机械上不了,为了运输砼,新时代的公路建设者--娄底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的我们,发扬了“敢为重任,甘为路石”的娄路精神,采用了老时代的小六轮农用车装半车,这种“燕雀衔泥”的方式一米一米地在大山深处书写脱贫之路,致富之路。少数通车太难的,也进行了异地搬迁。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每天走在没有泥泞又平坦的公路上,脸上的笑容,春天里满山的映山红一样。


十九大,伟大的祖国又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干线公路,普通公路连接的主要就是乡村。公路建设者又一次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前头,根据近些年国、省干线改扩建的新理念“畅、安、舒、美”,全国拉开了建设美丽公路的序幕故乡的这条翻山越岭的独库在湖南省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中也提升为省级S232,她幸运地又迎来了第三次“旧貌换新颜”。路基加宽,弯道改直,路面“白改黑”,路肩、水沟硬化,这次大会战中,我们公路建设者充分应用了“四新技术”:路面摊铺时,全部用机械化施工;在有安全隐患的边坡山崖上,采用了柔性防护网……短短一年多,那条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的通畅路,脱贫路,在我们公路人的手中,恍然描绘成了一条玄色的巨龙,与两旁的青山绿水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


随着进出大山公路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山凼凼中的故乡,从昔日举步维艰的林场到如今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康养基地,华夏中药园,避暑胜地。昔日来自山林“原生态”的房屋也早已归于山林,就连九十年代普遍建造的红砖瓦房也很难碰到了,跃入眼帘的都是一栋栋有着各式台柱现代风格的农家大院每到节假日,特别是夏季,故乡的公路上小车川流不息,每个农家大院前,停满了挂着各种外地牌照欢声笑语响彻山谷……


三十年前,故乡的人想方设法想走出这山沟,到如今三十年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到这里来,除了故乡也有这样一条景中,景在路”的“独库”公路外,乡亲们还可以做为阅卷人自豪地检阅与欣赏:这份由一棒接一棒的公路建设者,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书写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美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