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路频道>公路专题>路政宣传月 > 正文

治超工作经验交流丨怀化市治超办:聚焦三个维度,提升柔性执法水平

怀化市地处湘、鄂、渝、黔、桂5省(市、自治区)边区中心位置,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0817公里,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重、压力大。近年来,怀化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业态下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工作的发展要求,牢牢把握柔性执法的“尺度、温度、力度”等三个维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超限率从上年度的4.28%降至1%以内未发生运车辆超限超载交通安全事故




强化警示教育,包容审慎有“尺度”

将积极探索“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纳入治工作全过程,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柔性执法领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强化宣传引导以治超站点、源头企业为阵地,以较大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为重点制作警示教育宣传,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同时开展上门服务帮助指导治超工作。各级组织人员深入货运量大、车辆流量多、容易发生超载超限的重点货运单位及车辆运输企业,摸清辖区货运从业人员的底数,开展有针对性地服务宣传。结合“百吨王”入刑,点对点进行治超政策宣传,引导广大车主和驾驶员按照标准货物,督促货源企业按照标准装载货物,从源头上杜绝超限超载车辆行驶上路。强化法治体检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照《交通运输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高频事项清单》等,紧紧围绕货运市场主体关切的重点、难点、堵点,适用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柔性执法方式,年内开展对源头企业和从业人员“法治体检”323次,提供法律意见200余份,实现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切实维护了货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市场预期。是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治超执法队伍能力提升活动契机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现场观摩、练兵比武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廉政建设,杜绝执法过程中索、拿、卡、要行为,预防执法过程中的微腐败行为,引导执法人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从过去注重于重罚转向刚柔并济管理方式的理念




突出宽严相济,柔性执法有“温度”

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转变执法理念,在行政处罚的同时,积极运用说服教育、建议劝告、提示提醒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一是突出分类监管对源头企业、货运企业、从业人员等按照省治超条例要求落实责任,准确把握法规政策规定要求,充分考虑违法行为特点,实施准确合理的行政处罚。其中,对查处或发现未出场超限超载车辆,认错态度好,立即消除违法行为,充分运用说理教育、劝导等方式,给予当事人和源头企业自我纠错的时间和空间对非主观故意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的,按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帮助、指导涉事主体规范提升对辖区内违法超限超载记录有2次的企业、车主或从业人员,采取上门提醒、告知后果,开展专题执法服务。建立不停车测系统“公示期不处罚”、“场(厂)内转运车辆轻微超限超载不处罚”等机制,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方法。二是突出罚教结合。在执法过程中,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按标准装载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生产教育的序列。一方面对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超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普法宣传,将对发生违法超限超载的司机,引导企业进行停车教育,实现治超工作在企业常提醒、常治理,增强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关注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充分采用劝说、指导、批评、警告及约谈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督促,切实做到普法与执法相统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三是突出便民服务利用省治超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扎实开展“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便民服务采取辖区内车辆多次违法一次告(抄)知的措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治超管理关口前移,对重点源头企业积极探索开展“电商APP”采购,从销售端到运输端全过程管控治超,实现采购量与运输车型相匹配,销售、入场、装载、出场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源头治超。在全市13个公路超限检测增设“司机之家”活动室,为过往司乘提供路况咨询、政策问询、临时休憩、手机充电等“全天候、一站式”便捷服务。结合“我为群众办事”等实践活动,采取“该处罚处罚+该帮忙帮忙”的跟进帮方式,在严格依法查处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的同时,及时解决广大司乘人员“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介绍司乘人员加入正规运输企业从业、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等方式,助力其合法经营,仅2023年累计为108名从业人员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26个。




坚持常抓不懈,严格执法“力度”

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担当作为,探索紧盯源头、科技加持、多方联的铁腕治超新路子,形成了严查、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一是坚持源头管控。开展货运源头企业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年货运量15万吨以上企业未按标准装载、不过磅出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现场或远程纠正各类违法违章行为68台次,处罚47起。扎实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将按标准装载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检查,每月督查不少于1次;严格落实属地乡镇政府责任,对货运源头企业超限超载出场行为日常安全生产宣传、巡查序列,并对辖区货运车辆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实施动态管理公安交警、交通执法在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过程中,严格按照“一超四罚”要求对源头企业进行处罚处置二是坚持路面执法。强化路警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确保公路超限检测站有公安交警、交通执法人员24小时驻站;每月开展不少于3次有效的路警联合夜间流动执法;各县市区分别由公安交警、交通和城管执法各牵头不少于一次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对省际边界、重点区域和超限超载运输频发车型的整治力度,精准开展提级执法、跨区域机动执法交叉执法。三是坚持科技治超。各县市区落实专人专班对非现场执法进行日常管理,对各类数据实行每日清“零”,并做到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到位,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不断提升非现场执法结案率、立案率积极探索辖区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统一运维的管理模式,降低运维成本。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与公安交警、住建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同时,加强科技治超能力提升,实现一线执法人员人人会操作、能执法。四是坚持专项治理。针对辖区超限超载违法行业的特点,对省际周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车辆采取夜间运输、加装自动遮牌、强光灯等违法行为认真梳理分析问题、采取精准措施,打击整治到位;不定期通过开展“双百车辆”和“非法改拼装”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消除辖区内百吨王车辆,严守安全生产的红线、底线,持续推进辖区货运车辆运输市场秩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