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省治超办 长沙市治超办 发布时间:2020-12-24 08:46 作者:谢忠煌 唐星波 【字体:大 中 小】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不仅严重破坏公路和桥梁设施,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而且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如何让长沙16000多公里公路网更安全畅通?如何在治超领域率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启动《“互联网+交通”实施方案》,投入1.3余亿元,以“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协同化的保障、便民化的服务”科技治超为目标,构建“5+1”科技治超体系、创新3个工作机制、确解5大难点、实现4个突破,奋力蹚出了一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长沙市交通运输局以重大构造物、省市界关口、主要货物运输通道等为重点,建成28套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并在不停车检测非现场执法路段规范设置了“进入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不停车检测非现场执法路段”“不停车超限动态称重检测区域”“可变情报板”“就近卸载处理”“卸载场位置图”等标志标牌和“严禁压线、变道行驶”“电子监控区域”“限速标志、车道实标线”等警示标志标识。 车辆经过不停车超限检测区域,动态自动称重检测设备、轮廓尺寸检测设备、车辆抓拍识别设备、电子监控设备,会实时采集车辆通行时间、地点、车牌号、轴数、轮廓尺寸、车货总重、超限率等数据,记录正侧后三张图片和5-10秒视频。记录的信息全部实时上传治超信息平台,经审核确认的信息作为违法超限运输证所录入治超信息平台,列入“黑名单”管理,作为非现场执法证据和路面重点监管对象。
目前,长沙已形成28套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11个超限检测站、18个治超场所、187个路面监控,形成了“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监管的不停车超限检测非现场执法+指挥调度路面精面查处的科技治超网。 在省批超限检测站,长沙市交通运输局设置了货运车辆进站检测引导车道、进站检测提示标志标牌、安装电子抓拍系统,电子抓拍系统接入交警监管平台,由交警部门对不按规定进站检测的车辆进行违章抓拍。 当车辆驶入检测站的地磅上,电子显示屏实时出现车牌号、总重和超限比例等信息。车辆有超限超载行为的,系统会自动报警,通知执法人员对车辆进行查扣和处理处罚;正常装载车辆在地磅停留30秒后,就会自动抬杆放行。 同时,不分大小、不分地域,将全市所有矿山、水泥、砂石、混凝土预拌场、大型物流园(港口码头、钢材)等货物装载地纳入信息化管理,在源头企业出场口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地磅上安装车轴识别、车牌识别、自动报警、超载锁杆设备,自动采集出场车辆车牌号、车轴、车货总重,未超载车辆自动抬杆放行,超载车辆自动锁杆,确保了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场。目前,全市228家重点源头企业监管由传统进驻、巡查方式向实时信息化监管转变。 为打通信息“壁垒关”,长沙市交通运输局构建了“一个大脑”(1个市级、9个区县治超信息平台)、“五大体系”(不停车超限检测、超限检测站检测、源头视频监控及称重检测、高速入口称重检测、流动治超检测)、“一指通办”(平台信息与执法终端共享)为支撑的大数据治超平台,打通治超平台与公安交警部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壁垒,畅通驾驶员网上查询渠道。 通过获取交警部门登记注册的车辆/驾驶人信息,保证了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采集的证据更匹配、准确,推送违法信息更及时、更到位;将违法信息息推送车辆检测检验机构,在车辆年检年审环节把关,强化后续抓手,提高非现场执法威慑力。形成信息采集、信息审核、信息告知、案件办理、智能分析、布控稽查、指挥调度、一超四罚、失信惩戒一体整合的大数据治超模式。 24小时全覆盖、全信息化的高压执法,让超限超载车辆无处遁形,告别了“人海战术”的传统治超模式,打破了“猫抓老鼠”的僵局,提高了执法效率,形成了“不敢超、不能超、不想超”局面。 据了解,通过大数据治超,长沙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从2016年的2%,持续稳步下降到0.28%。与2019年同期相比,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下降41.4%,严重超限超载行为(超限率30%以上)下降39%,未发生因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交通责任事故。国省干线路况优良率稳定在92%以上,农村公路中等路率(PQI)达到90%,非现场执法路段预计5年内不需要大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