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悬崖峭壁,开着车胆战心惊,如今设置了这些防护栏后,让我们出行更加安全了!”一位常年来往郴州仰天湖的自驾游游客为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大为点赞。这是郴州落实以车为本、以人为本理念,筑牢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打造“平安公路”,扎实推进“办人民满意公路”的一个缩影。
郴州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其特点以山丘为主,岗平相当,水面较少。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三。郴州境内总的地形地貌为东南面山系重叠,群山环抱;西部山势低矮,向北开口,中部为丘、平、岗交错。由于独特的沟壑纵横地貌,公路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进入“十三五”以来,郴州公路系统在完成“十二五” 处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814.974公里治理的基础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力度,建立安全隐患治理路段台账,将存在安全隐患的9944公里农村公路纳入了交通运输部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库,全面处治投资估算为3.2亿元,其中已入库的农村公路隐患里程5458.62公里,投资估算为1.84亿元。
为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该市采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方式,落实县级政府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主体责任,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突出“四个”优先,即优先处置山区公路临水、临崖路段,班线客车、校车通行路段,事故多发、易发路段,交通流量大、重要旅游线路。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要求,在先行处置安全风险等级高路段的基础上,增强工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突出规模效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认真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由公路部门会同同级财政、交通、应急、交警、设计等部门,对公路中的高风险路段提出综合处置方案,以加强公路安防设施建设为重点,主动引导和被动防护相结合,完善标志、标线、防护、诱导、警示、速度控制等设施,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通过积极努力,全市2016年-2019年共处置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4843.9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