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交通基础。 一、 高位推动交通扶贫工作
一是充实调整交通扶贫领导小组力量。按照“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要求,厅党组进一步加强对交通行业扶贫的领导,由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海兵任组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平任执行组长。建立了由厅主要领导负总责,其他厅领导按分工对分管工作负责,厅直各单位和厅机关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设立了厅扶贫办公室,实行专人负责,充实工作力量,全面强化对交通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撑。
二是建立健全市、县各级交通部门扶贫工作机构。按照省委要求,督促市、县各级交通部门均明确了扶贫工作牵头部门,为交通系统行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全面推进交通行业扶贫
一是明确目标着力建设贫困地区“五条路”。即建设“康庄大道”,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重点,构建贫困地区内外交通大通道,实现贫困地区所有县城30分钟上高速,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超过90%;建设“小康幸福路”,以所有行政村通客班车为目标,实施农村公路窄路加宽以及25户以及1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面提质改造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路网;建设“特色致富路”,支持建设贫困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平安放心路”,以提高贫困地区交通安全保障为重,加快推进安保工程及危桥改造;建设“节能环保路”,推进贫困地区对外水运通道建设,进一步改善水运基础设施条件。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外通内联、乡村畅通、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确保贫困地区交通扶贫先行一步,率先突破,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交通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进通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的决定,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65号)正式启动实施,明确了“省级统筹、市级组织、县负主责、统一建设”的建设模式。
三是支持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建设。2018年,51个贫困县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10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045公里、农村危桥改造531座,贫困地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1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提前实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畅交通扶贫兜底性目标任务,农村公路里程9.2万公里,硬化率88.4%。通过对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穿越城镇、平面交叉等路段的处置效果观测及分析,贫困地区安防工程总体实施应用效果良好,经问卷调查,公众对安防工程的满意度均处于“非常满意”的水平;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是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在纳入部重点支持的41个贫困县基础上,新增10个省级贫困县(参照县)给予相应扶持政策。提高补助标准。由省本级筹资,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在部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5万元/公里;安防工程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每公里平均增加补助2万元。支持产业扶贫。根据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支持加快旅游发展。贫困地区“十三五”建设旅游通景公路767公里,对没有中央资金支持的项目,由省筹资补助160万元/公里;对新增10个省贫县,比照部扶贫政策支持旅游产业资源路建设。提质骨干路网。安排普通国省道项目5098公里,支持其他干线公路项目861公里。完善农村路网。实施通组公路2.42万公里,支持县乡道边界路、路面“断头路”的路面硬化3000公里,同时将建设农村招呼站列为交通扶贫重要发展目标之一,由省本级筹资按2万元/个的标准予以补助,按需建设农村招呼站。优先计划安排。根据全省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的时间节点,努力补齐交通短板,优先保障贫困县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需求。
五是实化细化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措施。研究制定了《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湘交计统〔2018〕124号),在重点任务上,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加大定点扶贫和交通“扶智”工作力度。加大项目布局倾斜力度。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断头路、通景路、危桥,特别是农村公路通客车线路窄路加宽和较大人口规模撤并建制村(自然村)通硬化路等的支持力度,即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2018年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通客班车线路窄路加宽建设任务1445公里;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实现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的交通扶贫目标,建设3680公里,解决2634个自然村通畅问题。进一步发挥好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当好先行、做好交通支撑。加大国省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对纳入省规划的深度贫困地区建设项目国省资金补助按照以奖代补等政策予以倾斜,其中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5万元/公里,较其他贫困县高3万元/公里,补助标准提高25%;窄路加宽18万元/公里,较省贫县高2万元/公里,补助标准提高12.5%;普通二级干线公路改造补助标准平均约500万/公里,较省贫县高50万元/公里,补助标准提高11.1%,均为全省同类项目最高补助标准。
六是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简化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对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审批下放市州职能部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采取打捆的方式进行审批。加强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监督、招标投标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的质量保证机制。在质量目标上,要求所有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县道、乡道、桥梁和隧道工程项目优良率达到80%以上。在质量检测上,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室,强化专业检测工作。
七是加强交通扶贫统计监测。在交通运输部规定的扶贫报表制度的基础上,我厅健全了交通扶贫建设情况的统计监测、分析评估机制,除41个国家级贫困县外,还将其他10个省级贫困县也纳入了扶贫统计范围,实现了一月一报,及时全面掌握交通扶贫规划实施情况,并通过交通扶贫信息将完成情况向全省通报交流。
三、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
我厅做为省委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第30组,牵头负责对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慈利县脱贫攻坚工作常态化督查。在张剑飞常委的牵头领导下,2017年督查工作取得先进,2018年督查组坚持“四不两直”,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严明的工作纪律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稳步有序推进联点督查工作。
一是全覆盖,保证督查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全年开展督查12次、69天,其中,张剑飞常委带队联点调研督查2次、暗访督查1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海兵带队联点调研督查2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联点督查组组长赵平5次带队联点督查,出动督查人员300人次,走访农户2874户。今年7月就完成所有贫困村和100人贫困人口以上的非贫困村的督查走访任务,实现全县134个贫困村和226个非贫困村的100%全覆盖,督查村总覆盖率135.56%,入户总调查率141.25%。
二是保目标,确保“三率一度”达标。在走访过程中,既督查发现问题,又注重宣传政策,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群众满意度。全覆盖走访后,根据督查汇总,全面分析“三率一度”,帮助找差距,强措施,补短板,提升“三率一度”。
三是抓重点,围绕“三落实”开展专项督查。分批分类、有的放矢对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和驻村帮扶、结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特别是全省脱贫攻坚 “三落实”平台上线后,严格按照每月任务清单进行重点督查。
四是促整改,狠抓问题清零。全覆盖复核中央、省交办问题整改和“12317”信访件办理情况。对全年362个联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信访问题反映集中的村(象市镇旭日村)进行“解剖式”督查走访,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实现问题清零。目前,全县134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已脱贫21494户、79200人(其中2018年脱贫7624户、2656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7%,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我厅联点督查工作得到省扶贫办肯定和好评。
四、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我厅在2017年底顺利完成双合村脱贫退出帮扶工作后,2018年又勇挑重担,负责深度贫困村腊树村的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自2018年3月5日驻村以来,紧密团结村支两委和当地群众,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注重在“精准”上下功夫,在“帮扶”上做文章,基本形成了基础设施精准推进、脱贫机制不断健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层组织逐步加强、村民活力不断迸发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驻后完成投资509万元,着力改善村内交通出行、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亟待解决基础项目。
二是以支部联基层活动为载体,开展精准扶贫。针对驻点村建档立卡70户贫困户249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厅直机关党委组织开展支部联基层活动,发动厅机关和厅直系统党组织与贫困户结对子,明确支部书记为帮扶责任人,实行点对点、一帮一系列帮扶。厅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捐款,一年来交通厅系统干部职工各类爱心捐款累计达24.6万元,全部纳入村级帮扶救助及奖励基金。厅直系统各支部入户帮扶走访人次总计368人次,帮扶人平均走访入户5次。
三是举办“脱贫攻坚、你我同行”腊树村首届丰收节活动及爱心义诊。10月26日,厅驻腊树村扶贫工作队联合腊树村村支两委举办了“脱贫攻坚、你我同行”首届丰收节活动,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平,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等领导及省、县两级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厅直系统各党支部帮扶责任人与结对贫困户进行了面对面、心贴心交谈,厅机关、省公路局、省运管局、省质安局、省交职院、省交通医院等6家单位联合开展了送文艺下乡,爱心义诊和“消费扶贫”,既为村民们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节日,又帮助贫困户解决具体困难、增进了感情。
五、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其他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交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我厅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作风建设,按照部、省有关作风建设年的要求,多次研究部署行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厅党组要求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为打好扶贫脱贫攻坚当好先行。专门召开了全省交通运输体系扶贫暨作风建设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先后印发了《中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关于<湖南省交通运输系统2018年至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湘交党〔2018〕33号)、《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交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交通扶贫目标任务督导核查工作的通知》(湘交计统〔2018〕96号)等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工作步骤,将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9月份以来,厅党组及驻厅纪检组监察组高规模、多频次调度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强力推进各项扶贫建设任务的完成。厅党组要求必须继续加大交通扶贫工作力度,抓好交通有效投资,确保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好,以作风过硬推动工作过硬。通过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整治,为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下半年我省贫困县交通扶贫项目建设任务推进大大加快,为贫困县脱贫摘帽和贫困村退出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2018年全省51个贫困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8427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工10045公里,各项交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就业帮扶工作。吸收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出台了《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服务脱贫攻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湘交农路〔2018〕99号),全省公路管理部门积极吸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2018年帮扶贫困人口7510人实现稳定就业。协同开展贫困地区海员就业培训。我厅积极落实与中远海运集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的海员培训工作机制。11月份,交通就业扶贫第一期海员培训班对来自安化、沅陵、江华等贫困县的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专项培训,在取得海员(厨师/服务员)资格证书后,他们将被安排到中远海运集团的海船上实习及就业。
三是认真做好扶贫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厅扶贫办、厅人事处通过集中培训、工作动员、专题总结等形式开展扶贫业务培训工作,实现了联点督查队员、扶贫专干75人业务培训全覆盖。
四是加强交通扶贫宣传引导。收集交通扶贫优秀案例、典型事迹的线索,通过我厅门户网站、红网、微信公众号、《中国交通报》等传媒,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模范典型带动作用。并编印《交通扶贫信息》内部交流材料,将扶贫规划完成情况、交通扶贫任务进度、扶贫工作典型案例与做法、扶贫政策等进行宣传通报和相互交流学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