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S00017/2018-38126 | 发布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公开日期 | 2018-04-26 04:4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服务对象 | 主题分类 |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统一登记号 | |
内容概述 |
本网讯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举全市之力,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的首要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三个当好、三个结合、三个创新和三个到位的举措实现了全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大改善、交通精准扶贫大飞跃和乡村发展大振兴。
着眼“三个当好” 努力铸就宏伟光明路
扶贫攻坚,交通当先;脱贫致富,首在修路。永州市各级各县区把紧抓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助推扶贫攻坚的一号工程来实施,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建设速度前所未有。
一是市委政府当好“掌舵手”,强化标准引领。书记、市长亲自抓建设规划,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谋划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蓝图。2016年10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把建好农村公路、助推脱贫攻坚明确写入了报告。2017年2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提速战役”重要组成单元予以强力推进。2017年3月22日,市委书记李晖在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暨“交通提速战役”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省交通运输厅下达我市“十三五”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五年任务。由此,农村公路建设由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建设单项工作上升到顺应全市群众呼声、适应全市经济发展需要、打造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首要任务的战略位置,全力建好农村公路,打通交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各个县区当好“主力军”,主动攻坚克难。三年完成五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时间紧、任务重,全市11个县区、2个管理区和1个经开区力当主力军和主攻手,始终坚持站位从高从前,谋划从宽从远,推进从快从强,质量从好从优,在永州整体经济欠发达且大多数县区未列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情况下,顶住未享受到更多国省扶持政策带来的公路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高、建设资金难以筹集等层层压力,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投入。2017年,全市农村公路共投资近20 亿,特别是新田、江华、宁远、双牌、江永5个贫困县不受这些难题的困扰,撸起袖子加油干,共筹集资金10多亿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半数以上,投入力度空前。三是交通部门当好“先行官”,全力奋发有为。扶贫攻坚,交通当先,是市委、市政府交给交通部门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交通部门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他们坚持把建好农村公路作为交通扶贫的主战场和主抓手,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优先考虑贫困县区项目建设,多方整合交通扶贫资源,积极争取国省政策扶持,坚决做到只要老百姓发出呼声,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只要贫困村有实际需要,用最快速度安排部署;只要有利于交通扶贫攻坚,就想方设法落实到位,在事关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上真正实现了不限指标,不计成本,不讲价钱,不惜代价,有力推动了交通扶贫工作。2017年,全市公路建设总投资达29亿元,共完成农村公路窄路改造895公里,旅游资源产业路217公里,打通县乡断头边界路131公里,完成危桥改造93座,均较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任务。
立足“三个结合” 加快建设小康民生路
注重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行路问题入手,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步伐,服务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结合扶贫攻坚行动,全力打造便民连心桥。抢抓扶贫攻坚、交通先行高定位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全市打响“交通提速战役”大好时机,优先修建联网路,积极打通断头路边界路、修建通村道路共 100多条200 多公里。高品质完成重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质、快速、高效修建好东安县川岩乡榴星村4公里村级断头路,并以此扩大到全市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路网建设全局,得到了领衔建议代表的高度赞许,在市人大代常委会测评中以最高分位居第一,被市领导称赞为办理建议议案的 “教科书”。提前实施贫困地区村道断头路项目和全市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在全省尚未出台政策之前,鼓励督促县区统筹好涉农资金、信贷资金,提前启动建设。去年,全市有8个县区在没有国省补助资金的情况下,已提前实施一大批规划外断头路,投入4个亿提前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近1000公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二是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倾力打造致富交通网。结合扶贫攻坚实际,优先建设社会效应好的道路。近两年来,筹集各方资金1500多万元为省级贫困村零陵区桴江村、宁远县西江源瑶族村修建桥梁6座,通村通组公路18公里,两村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示范村”。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兴修产业路 12条30多公里,促进富民产业扩面增效。2017年,又投入800万元,为全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祁阳县三家村9公里农业产业道路铺摊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村蔬菜年产值翻了近一番,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脱贫致富的典型。围绕旅游资源开发,建成景区道路 10余条40多公里,有力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的蓬勃发展。仅2017年一年,他们就投入500多万元,分别为零陵区何仙姑村和江华勾蓝瑶村修建了5公里长的对接零陵古城旅游路和4公里长的文明样板路,两村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成为全市“交通+生态旅游”示范村。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生态风情线。按照交通修路、林业栽树、乡镇保洁、全民参与的形式,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美化工程,投入8000多万元,着力打造以国、省、县道为重点的公路绿色长廊,在重点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新栽植行道树 800多万棵,绿化美化道路500多公里。推广江华县经验做法,统一在全市多个县区实施高标准的公路标识、标牌、标志建设,在全市精心打造了“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长绿”的乡村道路新风貌。同时,还投入近1000万元,全面系统地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村祁阳县八尺村进行道路提质改造、路面升级维修、安保设施建设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突出“三个创新” 全力建设优质放心路
结合永州市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积极探索,边行边试,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子。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助推交通大提速。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最亟需破解的就是资金难题。他们在牢固树立“大投入大发展、少投入少发展、不投入不发展”理念的同时,采取群众投工、财政奖补、企业垫资、项目整合、社会帮建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在积极争取国省补助的同时,市财政和县区财政每年落实一定的奖补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大限度撬动民间资金投入农村道路建设。对因资金问题不能尽快实施的项目,督促鼓励县区由财政或者企业垫资先行实施,确保早日发挥效益。整合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的资金 20多亿元,合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同时,筹集社会其它资金近亿元,形成“集小流成江海”的社会共建局面。二是创新建设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总体把好施工图设计审批、招投标比选、质量监管、安全生产、项目竣工验收,廉政建设等六个关键环节,为打造品质工程奠定坚实基础。重点落实责任化包抓制度,建立市交通部门和县区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驻地推进组,深入施工一线进行“零距离”督导,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大力实行旁站式监管,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蹲点、跟班作业,对每一个建设工程都实行“一对一”专业化管理,做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坚决落实淘汰制考评,对施工管理不严、建设质量不优的施工单位,实行末位淘汰,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放心工程。三是创新管养机制,全力以赴保畅通。以“四好农村路”标准严抓建设管理,整体推进“建、管、养、运”,组建县乡村养护站和专业养护队伍,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属地管理、专群结合、划段包干、轮流养护的管养机制,全面推行日常养护和集中养护、专业队伍养护和家庭承包养护的“2+2”管养模式,建立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制定全市城乡公交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先后新开通城乡公交班线22条,形成了政府出资、领导包片、乡镇负责、全民参与的责任体系,保证了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运全覆盖,营造了“通畅、安全、规范、整洁”的农村交通环境。
确保“三个到位” 全面建设幸福和谐路
按照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狠抓责任落实,全力保障农村道路建设顺利实施。
一是科学规划到位,绘就建设蓝图。编制《永州市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坚持项目支撑、产路结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道规划相结合,优先建设断头路、联网路、旅游路、产业路,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坚持建养并重、路运一体,把农村公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同步发展农村客运站点、物流货运。全市农村公路像一条条“输血”、“造血”的毛细血管,联起了每个村庄、每个群众的幸福生活梦。二是宣传发动到位,社会广泛参与。全市社会各界始终以关注民生、造福民众为己任,各级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对口支援,形成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参政议政,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积极建言献策;社会有识之士、企业家、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和广大农民群众,群策群力,多方筹资,通过企业赞助、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等方式,主动投身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运,成为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的有生力量。三是超常推进到位,强化工作保障。书记、市长亲自调研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度农村公路建设进度,现场解决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单位签订“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目标管理”责任状,每个农村公路建设重点项目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带队、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科室、一名责任人负责联系协调,市交通部门党组成员分工配合市级领导开展工作。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全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综合考核和绩效考核范畴,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督导检查,真正把农村公路建设责任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