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水运频道 > 正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关注湖南水运:“水上高速”助物流,中部崛起“黄金水道”

来源:央视财经频道 发布日期: 2025-03-05 【字体大小: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水上高速”助物流:中部崛起“黄金水道”》,节目以岳阳港虞公港区、湘江永衡航道、澧水石澧航道等一批已建、在建项目为例,重点展示湖南以内河航运为突破点,通过港口建设、航道升级、船闸扩建等举措,物流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传统航运焕发新机,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活力,也为中西部省份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路径。


湖南河湖众多,其中湘江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被誉为“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不过,这个“黄金水道”曾经有些尴尬,过去每到丰水季节,各类船舶穿梭如织,而一旦进入枯水季节,湘江即遭遇“肠梗阻”,水运通行阻力重重,现在这个状况有了明显改变。

2月,湘江正值枯水期,但虞公港区已经忙碌起来,目前整个港口都在满负荷作业,24小时不停地装卸货物。


虞公港区是湖南省“一江一湖四水”水运发展规划布局建设的重要港区,项目总投资51.6亿元,共规划建设12个码头泊位,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4个泊位,于2022年12月动工,2024年12月正式开港运营。

虞公港区地处湖南岳阳市湘阴县,从虞公港区到长江边的城陵矶港区,整个航道处于洞庭湖区,湖面宽阔,没有激流浅滩,虞公港区建成后,即使是在枯水期,也可以通航5000吨级船舶,丰水期1万吨级船舶也可以通行,相当于将长江“黄金水道”向湖南内陆延伸了近100公里。

湖南省城陵矶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亮告诉记者,从前,长沙地区外运大宗货物,通常先用2000吨级货船运到城陵矶港区,再换成大船通过长江外运。由于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2、3月份是湘江的枯水期,千吨货船无法通行,只能换成更小的500吨级船只,时间和物流成本因此大幅增加。但现在,货运企业可以在虞公港区就把货物装上大船。按照一艘大型货船载货5000吨计算,每一次运输,成本都可以节约一两万元。

记者了解到,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运输一吨货物,利润只有0.4元,如果每吨货物能够降低运输成本3元,将大幅提升运输企业的利润。当地一家物流企业去年运输了800万吨铁矿石和150多万吨钢材。按照每吨节省运输成本3元计算,一年节省的费用就达到2850万元。

不仅如此,虞公港区的铁路专用线正在建设,预计2026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湘江上游腹地的钢材、农产品、矿产资源,直接通过铁路运输到虞公港区,然后装船通江达海,预计将为大型钢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以上。


目前,位于湘江干流上游的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正在整治疏浚中,这个总投资约56亿元的项目包括整治从衡阳蒸水河口至永州萍岛283公里航道,改扩建四座千吨级船闸和相应配套设施。2026年三期工程建成后,湘江干流从城陵矶至永州萍岛723公里千吨级航道将全线贯通。

在中下游河段,也就是衡阳至株洲段,2000吨级航道已经在2019年贯通。与航道一起升级的还有智慧船闸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已整合了湘江干流8座船闸。


“十四五”以来,湖南省共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60亿元,创历史新高。高等级航道里程不断增长,千吨级航道总里程达1275.8公里,千吨级以上泊位达160个,港口吞吐量达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