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汛期临近,全省河湖水位持续上涨,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日益增加,连日来,湖南水运系统闻“汛”而动,高效消除航道风险隐患,严格查处水上违规行为,确保水域安澜。
益阳航道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近日沅水水域水位持续上涨,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益阳航道事务中心漉湖航道管理处通过智能航标系统发现,响水坎茶盘州上水段15号红色航标出现异常位移,偏离既定位置向航道中心漂移。该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通航安全隐患。
“当时水位已超警戒线1.2米,航标移位直接影响航道导引功能。”值班负责人发现异常后,立即组织应急小组通过电子航道图精准定位,驾驶“航道2103”工作艇赶赴现场。现场勘查后,工作人员加重锚链对移位航标进行加固,并根据实时水情优化调整周边3座航标的位置。经过40分钟连续作业,航道通航宽度从80米恢复至150米标准航宽,为往来船舶留出安全通行空间。
当晚,漉湖航道管理处还对泗湖山重点航段开展夜间巡查。经查所有航标灯光亮度达标、定位精准,夜间助航效能符合规范要求。据悉,今年汛期以来,该处已累计处置5起类似事件,通过24小时电子巡航与人工巡查相结合,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置。
目前,漉湖航道管理处与水文部门建立实时预警联动机制,在实时监测水情变化基础上,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融合应急处置经验,为船舶通行筑牢安全防线。
常德航道
近日,受澧水水位陡涨影响,津市澧水二桥桥区“19号白”浮标锚链打结,且河水流速较大,标志船不仅面临被拉沉的风险,一旦锚链断裂,甚至可能失控漂移撞击桥墩,严重威胁桥梁安全及桥区通航安全。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津市航道管理处晚班值班人员接到警报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抢险队伍迅速集结,驾驶工作艇赶赴现场。由于航标标体拉扯下沉,锚链打结缩短,一时无法解开,抢险人员首先采用工作艇拖拽的方法尝试解决,但因水流过速,标志船在拖拽过程中发生侧翻。队员们随即调整策略,匍匐到标志船船底用绳索将工作艇与标志船固定。
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抢险队员成功借助工作艇牵引将标志船翻转,更换打结的锚链及损坏的太阳能板,并认真检查航标智能终端。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再将标志船恢复至正常位置,及时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桥区航道安全畅通。
长沙交通
近日,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水上执法大队接到举报,称在湘江航电枢纽船闸待闸锚地,有船员在接受船舶安检之后擅自离岗,导致船舶未满足最低配员要求。
这种违规行为极易造成汛期水上突发险情时处置不及时,进而导致船舶走锚、碰撞等安全事故发生。执法人员高度重视,立即出航,通过电子监控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待闸锚地已安检船舶进行逐船复检。经过10余小时调查,重新安检船舶100余艘,共计发现16起船员擅自离岗违法行为,涉及船舶12艘。
面对本次数量众多的案件,水上执法大队紧急抽调人员组建办案力量,集中火力开展案件办理工作,最终顺利完成16起立案。据调查,为减少船舶运营成本,部分船舶存在雇佣临时船员情况,而部分临时船员安全和履职意识较低,出现擅自离岗行为。
目前,水上执法大队正逐步推行“智能化船舶过闸APP”,强化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船员监管,让执法人员能够更精准、高效地掌握船员动态,以确保汛期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