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3 09:16 【字体:大 中 小】
湖南省茶陵至常宁(含安仁支线)高速公路(简称茶常高速)全长153.655公里,项目批复概算205.01亿元,2022年1月15日下达开工令,2024年12月31日提前通车试运营。
项目建成后结束了安仁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串联起闽南、赣南、湘南三南区域,加快形成了“3+5”城市群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对G4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减压分流、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严守生命红线底线
坚持“六化六到位”。固化制度体系,确保管理措施到位。制定涵盖安全生产措施、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内容的23项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风险辨识及防控手册》,印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口袋书。优化培训方式,确保安全意识到位。采取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细化防护标准,确保安全防护到位。制定桩基、墩柱、架梁、平交路口等现场防护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开展对标交流学习观摩。深化专项整治,确保排查整改到位。以平安工地考核、十项施工重大风险源管控等为重点,开展三保三大、“一会三卡”、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信息手段,确保智能监管到位。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AI智能识别等信息化技术,推广运用建管一体化平台,实现安全管理手段的迭代升级。量化考核评比,确保安全责任到位。制定考核细则,定期对各参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和奖惩。
精准施策,应对复杂工程挑战
攻克深水施工组织难题。耒水特大桥横跨耒水,全长1147米,施工过程中需保障Ⅳ级航道通航以及环水保压力。一方面针对大桥特点,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混凝土T梁等结构,设计超大深度的双壁钢围堰,挑战施工难题;另一方面与航务局沟通,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尽量减少对通航的影响。
攻克复杂枢纽交通组织难题。项目上跨G4京港澳高速互通——大市枢纽互通,采用变形苜蓿叶形布置、8条匝道,是全省目前最大、最复杂的枢纽,其中建设G4拼宽长度2.92公里,是省内第一段四改八路段。该段交通流量特别大,重载车辆特别多,交通组织分流安全布控难度大。为确保安全,采取了导改分流和借助辅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历时12个月、经6次导改,顺利建设完成,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攻克涉铁工程施工组织难题。项目上跨南北大动脉之一——京广铁路,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择优采用现浇预制和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角度88.9°,转体T型刚构重1.8万吨。历时90分钟,最终顺利实现转体桥精准就位。该工程系湖南省高速公路涉铁工程首次采用转体工艺施工,为同类项目施工提供经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赋能工程智慧升级
创新生产工艺,有效解决跳车现象。创新采用台背回填“三线控法”施工工法,实行“五专”管理模式(专业材料、专业队伍、专业设备、专业工艺、专门验收人员),验收采用了“钻芯+弯沉”检测,全力解决“跳车”质量通病。
运用“四新”技术,AI赋能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拌和站监控”+“试验数据平台”+“智慧梁场”+“沥青监控”等一体化科技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建立质量安全可视化协同管理、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块,实现了工程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梁场进度管理的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
精细管理,探索精益管理路径
奖惩兼施,逐步分解落实施工目标。科学制定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将进度目标分解落实到月、到分项工程。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倒排主要工程进度的时间节点,针对性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对各参建单位施工进度进行定期考核。
下沉式管理,节约施工工期。茶常高速第11合同段、第15合同段在开工时间晚将近一年的情况下,通过积极调度,科学制定各项施工进度计划,每周现场调度,重点推进水下桩基、梁场建设、梁板预制等工作,确保了施工进一步优化,效率进一步提升。
优化经营理念,加强资金管理。积极树立经营高速理念,经与相关贷款银行多轮洽谈,项目贷款利率从合同签订时的3.3%下降到3%,项目建设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项目成为省内首个“保障农民工工资专项贷款”模式试点单位,率先构建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体系,农民工实名制持证上岗、实时考勤,实现信息化全覆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
编辑: